對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展望和預期 | 安邦智庫

對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展望和預期 | 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二十屆三中全會終於確定了召開時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2024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一般在當屆黨的大會後第二年召開,大多在10月-12月間召開。從1978年以來,召開時間最早的是十九屆三中全會,為十九大第二年的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召開。召開時間最晚的是十二屆三中全會,在1982年十二大之後的第三年(1984年10月20日)召開,會期也罕見的只有1天。就此而言,二十屆三中全會是迄今召開時間第二晚的一次三中會議。

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會議公報(資料圖片/新華社)

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時間晚,與中國當前面臨的複雜形勢和麪臨的壓力有關。三中全會要討論重大改革問題,二十屆三中全會怎麼開?改革的核心主題如何確定?面對重大問題如何應對?相信是此次會議久拖未開的重要原因。

從4月30日政治局會議的內容看,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核心主題是「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毫無疑問,「中國式現代化」是此次會議的核心關鍵詞,也是理解即將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內容的一把鑰匙。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官方表述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有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實現高質量發展,(4)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5)豐富人民精神世界,(6)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7)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8)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9)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靈桂(中)為民政專員而設的研修班講授課堂,闡述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在浙江實踐。(政府新聞處)

這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可以看成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目標。這九大頂層目標可以分成三類:首先,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由誰來領導,走什麼路。其次,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什麼發展目標,包括經濟、民主、精神、共同富裕、人與自然。第三,對人類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關注中國,還放眼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是在談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是在談中國希望世界做出什麼改變。與過去不同,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等關係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問題,並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目標,而是包含在「高質量發展」這一頂層目標之中。

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核心,當前中國已經構建起了一整套關於中國未來發展的政治邏輯、話語體系、概念支撐和目標體系。這種體系是在十八大以來逐步構建起來的,雖然目前還在不斷補充新概念(如新質生產力),但作為系統已經完成了基本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與「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相互交叉和支撐,共同構成了當今和未來中國的治國理念、治國目標與治國手段體系。

中國實現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的進程。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並宣佈: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但遺憾的是,在提出「四個現代化」目標後,中國的發展不久就進入十年「文革」動亂,並未真正落實。直到1977年中國開啟改革開放時代後,「四個現代化」才真正得到落實和推進。就此而言,當前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對此必須要有歷史的清醒。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並宣佈: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VCG)

關於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推進改革問題,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註重系統集成,更加註重突出重點,更加註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在我們看來,在當前中國治國理政的體系之下,這些都是一些原則性的要求,尤其是在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等重大關係方面,不會有什麼突破性的改變,主要是相互調適的問題。

自2022年底放開新冠疫情管控後,經濟和財政上受到的創傷開始顯現。整個2023年,中國都處在艱難恢復的狀態,企業信心、老百姓信心都嚴重不足,中國經濟恢復遠不如預期。這種背景下,社會各界對於中國下一步如何改革的預期在上升。鑑於近兩年導致市場和社會信心不足的原因極為複雜,要想有效緩和甚至扭轉信心不足、預期轉壞,我們在各地調研時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中國現在需要一次類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議,要有振聾發聵的重大改革來打破僵局,給全社會帶來信心。此次政治局會議也提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這些來自地方和社會各界的期盼,能否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得到呼應,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總體來看,在治國理念、治國目標、治國手段等多個方面,當前國內已經基本完成了體系構建。在此背景下,二十屆三中全會可能不會推出重大的突破式體制改革,更大可能是圍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既定目標,按照既定的「四個全面」、「五位一體」佈局,來推進、深化、落實已有的各項改革。也就是說,不是重新去規劃新的藍圖,而是根據既定的藍圖做好施工,把藍圖變成現實。國內社會各界可能需要據此來調整預期,靜待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到來。

本文經安邦智庫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