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美學者:《台灣關係法》應更新 納反制北京灰色地帶戰略

台灣旅美學者:《台灣關係法》應更新 納反制北京灰色地帶戰略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Sigu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7日舉辦《台灣關係法》45周年研討會,與會學者提議,《台灣關係法》(TRA)不能保證美國在台灣受到攻擊時出手保衛台灣,該法立訂迄今45年已需要更新(needs an update),納入未受到關注的領域,例如因應解放軍對台灰色地帶策略的作法。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7日舉辦《台灣關係法》45周年研討會,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政治學者郭泓均奧巴馬時期的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與會,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開場致詞。

台灣關係法至今已滿45年。(翻攝網絡)

台灣出身、旅美多年的王維正指出,《台灣關係法》對台灣的最大貢獻在於安全面向,並舉美國總統拜登曾在2021年受訪說法,稱美國對北約創立條約第5條做出神聖承諾,「若任何人侵略或對我們北約盟友採取行動,美方會做出回應,對日本、南韓和台灣也一樣。」

但王維正坦言,儘管拜登已經四度表態,如果台灣受到無端、挑釁的攻擊,美國將保衛台灣,但《台灣關係法》並不能保證美國在台灣受到攻擊時出手保衛台灣。

針對北京對台日益頻繁地使用灰色地帶衝突策略,王維正認為,相關行動不一定具有軍事性質,有時卻與軍演之間的界線模糊。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關係法》落實及詮釋雖然成功,但仍需要更新(needs an update),納入未受到關注的領域,例如因應灰色地帶策略的作法。

+8

與會的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則對台海軍事衝突時間表做出研判,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辦公室內沒有所謂的「攻台期程」,北京有沒有動作,要看當時的環境條件。

何瑞恩表示,戰爭是風險最高、成本最鉅的選項,目前應將焦點置於北京希望使用什麼工具以最低的成本和風險實現目標,台灣每天面臨的網攻及灰色地帶活動就是中國當前的手法之一,美國國安圈越在這樣的實際問題上投入心思,越有利維繫台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