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政府未能拿捏平衡點 令「國家隊」難全力支持T4公路撥款?

拆局|政府未能拿捏平衡點 令「國家隊」難全力支持T4公路撥款?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沙田T4公路逾68億元撥款上周在立法會順利通過,卻出現合計15張不支持票,加上4人缺席,共計19名議員未有支持撥款申請,佔財委會總人數23%,比例之高為本屆議會中罕見。更甚者是棄權、反對或缺席的總計19名議員中,有13人來自曾被稱作「國家隊」的選委界別,在未投下支持票議員中比例高逾六成,在落實愛國者治港,行政立法強調合作的情勢下,實屬罕見。

《香港01》接觸多名未有投下支持票選委界議員,他們皆異口同聲稱表決前未有任何壓力,明確指出今次純屬民生議題,他們更著重就政府財政狀況作通盤思考。綜合他們的說法,認為今次工程造價飇升,是運輸及物流局未能拿捏全港與地區利益的平衡點所致。至於未來的民生項目撥款是否可預見再有類同情況發生,要拭目以待。

立法會財委會表決T4公路撥款,共15票不支持創下本屆議會新記錄(盧翊銘攝)

上周五財委會表決當日,最終61票贊成、3票反對、12票棄權,逾68億元的撥款申請獲通過。不過,合計15票不支持票,較巨額撥款獲通過顯得更矚目,因為刷新了完善選舉制度後不支持票的新記錄。若再計及有4名議員不在席,即合計有19名議員未有投下支持票,19人當中更有13人是被稱作「國家隊」的選委界別議員,比例約68%,佔立法會40個選委界議席近三分一。該13名選委界議員,包括投下反對票的江玉歡,棄權的吳傑莊、林筱魯,管浩鳴、簡慧敏、陳曼琪、李浩然、周文港、陳沛良、梁毓偉,和不在席的何君堯、謝偉俊及洪雯。

沙田T4公路是連接城門隧道公路至沙田路的一段擬建道路,全長約2.3公里,具體而目是由城門隊道出沙田後,在文化博物館前方轉右,跨越城門河,最後連接沙田路,另外亦有擴闊沙田路、興建行人天橋等多項相關工程。T4公路工程在2006年估算造價約11億元,聽取地區意見後優化至現時方案,惟最新造價估算曾高達71.6億元,18年大增5.5倍。

沙田T4主幹路電腦模擬圖。(運輸及物流局Facebook圖片)

多名選委界棄權 議員:關鍵問題是過於側重地區意見

因此,部分議員強烈質疑項目造價過高,政府3月底時一度主動撤回文件再增潤,運輸及物流局同時約見議員遊說,上周五再提交立法會財委會表決,政府同時「順應民意」把工程造價下調,由原先接近72億元,削減3.5億元至約68.1億元。根據政府介紹,優化走線包括主幹道長度及難度增加、提供東行及西行線支路、高架橋轉為地下行車道等,合共造價為33億元。其中高架橋轉地下行車道涉款17億元。此外,當時有消息指政府主動撤回文件,是為了致力把不支持票減到最少,故令上周五的表決備受矚目。

《香港01》在表決後,先後接觸多名不支持撥款的選委界議員,他們均表示表決前無受到任何壓力,部分更笑言:「大家諗得複雜咗」,強調本次純粹民生問題。但也有選委界議員坦言,事件的關鍵,正是為何要過於遷就地區居民所需?稱「如果用高架橋方案,都冇咁多議員嘈」,現時的安排令人感覺局方未能拿捏全港與地區利益的平衡點。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去會,議席增至90席,20席經由地區直選產生、30席功能組別、佔最多議席40席的選委界別,由15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有選委界議員坦言,選委界具廣泛代表性,要站在全港市民利益角度出發,發揮為公帑把關的角色。今次是難以接受當局因有居民不滿因工程影響景觀,便要在財政緊絀此重要節點上,額外撥出大批公帑去開展工程。

管浩鳴:涉及大量公帑 選委有意見

投下棄權票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表示,早前一直收到選委對T4公路有意見,甚至收到其選民選委的來電指政府面臨財赤,為何「T4造價咁誇張」?管浩鳴強調,選委或選委界議員並非反對政府做事,而是質疑T4公路工程是否刻不容緩?為何一定要遷就附近居民的景觀,把高架橋改為造價更高的地下隧道行車?面對以上種種疑問,他對政府的方案未感滿意。

另一位投棄權票的選委界議員也承認,多個界別選委反映對公共財政擔憂,政府長年財赤,經營帳目要到兩年後才可恢復盈餘,加上政府接連發債,財政狀況不健康,此情況會影響對商界融資能力,推動基建是好,但T4逼切性成疑又造價高,實難投下支持票。

吳傑莊:壓力來源不限地區 民生項目應考慮先後緩急

本次表決「國家隊」議員有近三分一未有投下支持票,是否意味未來的民生項目撥款,政府並非理所當然地獲議員,尤其「國家隊」議員的支持?投下棄權票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吳傑莊稱,選委界當然需站在大局作通盤考慮,每個民生項目要謹慎處理其先後緩急問題,譬如明日財委會將會審批200多億元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撥款申請,他目前傾向支持,因希望政府發展新區「錢搵錢」。

然而,他表示選委界並非無來自地區的壓力,反而1500人組成的選委會來自不同界別,故選委界議員壓力來源不盡相同,他認為選委界議員應盡力了解社會民意的「最大公因數」,將上情下達反映到最終投票取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