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紐約時報中文網 國際縱覽
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閱讀

書評:我們距離下一次世界大戰有多遠

2018年4月9日,約翰·博爾頓(右)和川普總統在白宮。

Evan Vucci/Associated Press

2018年4月9日,約翰·博爾頓(右)和川普總統在白宮。

《大國回歸》和《武裝起來》從不同角度思考現代超級大國衝突。前者指出,美國在多條戰線上與中俄對峙,世界正經歷冷戰的翻版;後者則從軍事角度分析未來可能發生什麼。 閱讀更多

  • 日本著名漫畫家、《龍珠》作者鳥山明去世

    鳥山明是一位多產的漫畫家,代表作品包括《龍珠》、《阿拉蕾》等,其知名度遠遠超出日本國界,影響了幾代漫畫家和卡通畫家。他因急性硬膜下血腫去世,終年68歲。

  • 書評

    中美殊途同歸?當大規模監控成為常態

    裴敏欣和塔烏的新書分別描述了中美如何利用技術對公民進行監視。這兩個國家在世界舞台上陷入不斷升級的衝突,在國內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建立了驚人相似的監控系統。

  • 集體苦難與個體孤獨:雙雪濤和他筆下的東北

    雙雪濤是「東北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家,他以魔幻現實主義筆法講述了90年代東北下崗潮的故事,以及那段歷史給他的家鄉帶來的經濟衰退和給當地人留下的集體創傷。

  • 被曝將批評中國作者排除在外,雨果獎陷爭議

    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去年的頒獎儀式在成都舉行。新曝光的郵件顯示,該獎項可能出於政治考慮受到了操縱。目前尚不清楚獎項主辦方是迫於壓力還是為避免爭議自發這樣做的。

  • 讓哈佛校長「出局」的一個詞

    蓋伊使用「語境」一詞本意是避免使用煽動性的措辭,但正是這一謹慎、中性的詞語引發了聽者的憤怒。而措辭只是這場文化戰爭的縮影,美國學術界陷入的危機遠不止於此。

  • 2023年《紐約時報》/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兒童繪本

    歐椋鳥的壯麗飛行、天才鋼琴家的雙手、入夜後奇妙的動植物世界、一隻兔子的尋親之旅、森林音樂家熊熊的苦惱……這些作品展示了成長、勇氣、生物之美和家庭的真正意義。

  • 《紐約時報》2023年度十大好書

    時報書評編輯選出了今年最出色的十本小說和非虛構類圖書。入選書籍包括反烏托邦諷刺小說《鎖鏈幫全明星》、講述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法外處決的《有些人需要殺戮》等。

  • 書評

    《星火》書評:讓中國歷史不再被遺忘

    在以扭曲歷史為基礎的政治系統中,個人和集體記憶的意義何在?前普立茲獎得主張彥的新作梳理了中國地下歷史運動的人物譜系,記錄了他們尋找真相、打破沉默的故事。

  • 「喝茶」、封殺、流亡:在高壓下講述中國禁忌故事

    以慕容雪村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作家正試圖用文字探索中國文化的邊界。他們在自我表達的同時承受著來自官方的政治壓力,在國家監控系統的嚴密監視下進行創作。

  • 書評

    《等著在夜裡被逮捕》:當日常生活變成一場噩夢

    維吾爾詩人伊茲格爾的新回憶錄《等著在夜裡被逮捕》是人權書籍中的異類。書中沒有酷刑的場景,沒有暴力,但它如同一部心理驚悚片,在剋制的敘述背後,恐怖如期而至。

  • 鎮壓、恐懼與創傷:一位維吾爾詩人筆下的新疆

    知名詩人和導演伊茲格爾出版回憶錄《等著在夜裡被逮捕》,描述了中國政府在新疆對維吾爾人實施的鎮壓和大規模拘禁,以及這些政策給當地人帶來的恐懼和創傷。

  • 米蘭·昆德拉逝世:逃離共產主義的全球文學明星

    昆德拉以尖刻而充滿性色彩的小說捕捉了捷克斯洛伐克令人窒息的荒謬生活,代表作包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慶祝無意義》等。他於週二在巴黎去世,享年94歲。

  • 在文學中為流亡藏人建立家園

    TibetWrites由流亡作家和活動人士聯合創立,出版和在線發表藏人文學作品。隨著中國繼續壓制西藏、拘留作家和知識分子,許多藏人說它為流亡人士提供了家的感覺。

  • 書評

    謝家華之死:矽谷的幸福神話如何破滅

    作為矽谷冉冉升起的新星,24歲的謝家華已非常富有,46歲的他卻在醉酒後死於朋友的儲藏室。人們想知道謝家華的人生在哪一刻發生轉折,《神奇小子》重構了他的故事。

  • 書評

    《北京快車》:震驚世界的臨城火車劫案

    本書詳細而戲劇化地描述了北洋政府時期一場轟動全球的火車劫案:山東一群絕望的土匪襲擊了一列火車,綁架了包括多國外交官與富豪在內的人質,對當時局勢產生極大影響。

  • 哈利王子在《備用》中講了什麼?這裡是11個要點

    哈利王子的《備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讀者。他在書中直言不諱地談到了戴安娜王妃之死、自己與其他王室成員的關係,以及與梅根的婚姻等。我們總結了書中的11個要點。

  • 書評

    《鬼樂》:像鬼魂一樣被困於生活

    《鬼樂》是安於的第二部小說,引人入勝,充滿氛圍感,將人類生活的世界與神秘的死亡領域拉近,是對何謂充實生活,以及無法實現它的潛在後果的一次令人回味的探索。

  • 作家西西去世,用詩意寫作記錄香港被忽視的意義

    西西是城市生活的敏銳觀察者,專注於弱勢群體的安靜力量、香港被夾在英國和中國之間的困境,以及其自身被忽視的意義。她富有詩意的寫作鞏固了香港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

  • 《紐約時報》2022年度十大好書

    時報書評編輯選出了今年最出色的十本小說和非虛構類圖書。入選書籍包括《紐約客》撰稿人許華的個人回憶錄,以及普立茲獲獎作者珍妮佛·伊根的科幻新作《糖果屋》。

    {#each list.daily as value#}
  1. {#value.headline#}
  2. {#/each#}
    {#each list.weekly as value#}
  1. {#value.headline#}
  2. {#/each#}
    {#each list.weekly_slideshow as value#}
  1. {#value.headline#}
  2. {#/each#}
點擊下載iOS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