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文化

  • 黑柳彻子:100岁的女人也能主持脱口秀

    黑柳彻子是日本70年来最著名的电视艺人之一,她主持的《彻子的房间》期数创下了吉尼斯纪录。在一个男性占绝对优势的环境里,她的性别和经久不衰让她成为一个传奇。

  • 让哈佛校长“出局”的一个词

    盖伊使用“语境”一词本意是避免使用煽动性的措辞,但正是这一谨慎、中性的词语引发了听者的愤怒。而措辞只是这场文化战争的缩影,美国学术界陷入的危机远不止于此。

  • 2023年《纽约时报》/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儿童绘本

    欧椋鸟的壮丽飞行、天才钢琴家的双手、入夜后奇妙的动植物世界、一只兔子的寻亲之旅、森林音乐家熊熊的苦恼……这些作品展示了成长、勇气、生物之美和家庭的真正意义。

  • 在宫崎骏的世界里飞翔

    天空是宫崎骏最喜欢的游乐场之一,他带领观众与故事的主角一起,飞向成年人生、寻找“天堂”、远离战争、飞向自由甚至死亡。他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我,我们真正的潜能。

  • 影评

    《石门》:一个20岁中国女性的交换价值

    《石门》深刻地捕捉到由金钱驱动的世界的超现实喜剧和吞噬性恐怖。它追踪了一个年轻女性面对的一系列障碍,情节令人心碎,故事在平静与朴素中绽放着光彩。

  • 《纽约时报》2023年度最佳电影

    这是电影中的邪恶之年,自欺欺人的平庸之恶随处可见。但不管这个行业如何,好电影总会出现。而我们也可以通过互相倾诉治愈话语,共同面对真相来找到电影之恶的解药。

  • 《纽约时报》2023年度十大好书

    时报书评编辑选出了今年最出色的十本小说和非虚构类图书。入选书籍包括反乌托邦讽刺小说《锁链帮全明星》、讲述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地法外处决的《有些人需要杀戮》等。

  • 讲述“二战”上海犹太难民故事的清唱剧首演

    《上海!上海!》讲述了1930年代末逃离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前来上海避难的故事。它的首演正值中美关系高度紧张、巴以冲突在文化界引发激烈争论的微妙时刻。

  • 第一位离开我们的“老友”

    《老友记》的故事是关于人生的开始,邀请观众与主角共同成长,马修·佩里的去世令人瞥见结局的模样。钱德勒是虚构的,但观众与角色间的联结是真实的,悲伤也是真实的。

  • “小甜甜”布兰妮:夺回自己的身体和声音

    长期以来,布兰妮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公共财产。她先被剥夺了童年,又被禁止拥有成年。现在,在经历了“为了别人的认可而受摆布”的生活之后,她不再在乎别人怎么想。

  • 再见,钱德勒:马修·佩里的光芒与挣扎

    佩里完美诠释了钱德勒这一角色,但在演艺生涯的黄金岁月因瘾症而陷入恍惚和麻木。在荧幕上掩饰自己的挣扎,让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这就是《老友记》和佩里的天才之处。

  • 书评

    《星火》书评:让中国历史不再被遗忘

    在以扭曲历史为基础的政治系统中,个人和集体记忆的意义何在?前普利策奖得主张彦的新作梳理了中国地下历史运动的人物谱系,记录了他们寻找真相、打破沉默的故事。

  • “拆除异性恋规范之墙”:公开出柜的韩国K-pop组合

    K-pop中LGBTQ元素并不少见,却鲜少有艺人出柜。QI. X自称是最早公开酷儿和跨性别身份的韩国流行团体之一,他们的使命不仅是制作音乐,还包括改变仍然保守的社会。

  • 默多克帝国:将激情和怨恨转化为金钱和权力

    默多克的媒体帝国以美女照片、内幕爆料和触目惊心的丑闻大标题为标志。福克斯新闻通过激发激情、愤怒和公正受损的感觉来赢得收视率,最终又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

  • 华裔演员辞演“六四”音乐剧,或因担忧中国压力

    制作人表示,由于担心亲属在中国的安全,原导演和其他不止一名演员都已经退出。此事表明,对于与中国尚存联系的人来说,唤起人们对“六四”的关注可能遭致可怕的后果。

  • 中国歌手在马里乌波尔剧院废墟唱《喀秋莎》引发愤怒

    该剧院去年被俄罗斯军队摧毁,围困期间有多名平民死亡。王芳在那里演唱苏联著名爱国歌曲并以胜利姿态高举双臂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在乌克兰内外激起愤怒。

  • 诺兰:为什么奥本海默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

    在与时报记者的对话中,诺兰讨论了他为什么认为奥本海默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自己如何在传说和记录之间做出选择、基里安·墨菲的发型,以及他是如何拍摄这部电影的。

  • 《杀不死的石家庄人》:中国特色“正能量摇滚”

    石家庄最近宣布了一项将该市重塑为中国摇滚之都的运动。当地政府将一首著名摇滚歌曲加以改造,用“正能量”的歌词替换掉了表现这座城市幻灭与绝望的原版歌词。

  • “喝茶”、封杀、流亡:在高压下讲述中国禁忌故事

    以慕容雪村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作家正试图用文字探索中国文化的边界。他们在自我表达的同时承受着来自官方的政治压力,在国家监控系统的严密监视下进行创作。

  • 为何《芭比》在中国成为潜在爆款电影

    虽然中国的女性权利正在倒退,但这部被广泛描述为女权主义影片的电影却获得热映,并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甚至一些官媒也对电影的主题给予了谨慎的赞扬。

    {#each list.daily as value#}
  1. {#value.headline#}
  2. {#/each#}
    {#each list.weekly as value#}
  1. {#value.headline#}
  2. {#/each#}
    {#each list.weekly_slideshow as value#}
  1. {#value.headline#}
  2. {#/each#}
点击下载iOS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ndroid APP